揭掉“贵慢差”标签——广东政府采购电子卖场提质增效综述广东省财政厅以实施“互联网+政府采购”建设为契机,加快建设政府采购电子卖场,设立“三馆一超市”,即集采馆、特色馆、行业馆和网上超市,丰富和拓展采购范围,不断提升采购效率、降低交易成本、便捷用户操作,为各市场主体提供了高效便利的在线交易及服务平台。据统计,2021年广东省本级和20个地市的预算单位均启用了电子卖场开展小额零星多频次采购业务,全年生订单近
电子卖场启用后降本节支增效明显。以集采馆为例,2021年集采馆总交易额突破330亿元,各交易方式平均节支率达24.4%,有效降低了财政支出成本,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。
广东电子卖场上线万多家,入库商品逾80万种,乡村振兴馆、疫情防控馆、警用装备馆入库商品超过1万种。为了提升平台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,广东省财政厅用技术破局,深化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,从制度体系建设、采购流程设计、管理规则制定等方面着手,多管齐下,运用价格监测、诚信评价、统计分析等功能手段,由系统自动管理代替人工“上岗”,大大减轻了管理成本,提升了管理效率。
电子卖场按照广东“数字财政”统一的技术框架和业务规范进行规划和建设,企业在一地入驻,便可全省通行使用,这样不但提高了市场主体参与政府采购的便利度,而且线上注册、提交资料全程“不见面、不接触”,避免了人员聚集的风险。企业入驻实行“信用+承诺制”,企业自主申请、承诺进驻、动态管理PG娱乐电子游戏官网,减少不必要的事前登记、注册、审批流程,降低了各市场主体参与门槛。明确规定电子卖场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形式的使用费、入场费、交易服务费等费用,降低了企业参与成本。打通计划备案、商品采购、合同备案、资金支付、履约评价等环节全流程线上流转,预算单位足不出户就可以报备采购计划、完成采购任务。企业自助完成商品上架、线上报价、确认订单、合同签订等全部线上流程,大大缩短了采购及供货周期,降低了采购风险。
广东电子卖场重视商品标准体系建设,电子卖场上线前即制订发布了电子卖场商品发布和管理规则,积极探索建设标准商品库,细化包括品目、商品属性、参数、服务等一系列规则。目前,标准商品库已应用到电子卖场集采馆30多个品目的商品,入驻供应商直接选用电子卖场标准商品进行报价销售,极大地减轻了企业重复手工录入商品的经营成本,提升了商品上架效率和准确性。
市场可买,价格可比”。“市场可买”即要求商品上架时需要满足不少于三个市场销售渠道,如京东、苏宁等全国主流电商和全国各省级及以上政府采购网上商城(电子卖场)同型号、同品牌、同配置的销售记录或合同;“价格可比”即要求商品上架价格原则上不高于厂商官网价格、全国各省级及以上政府采购网上商城(电子卖场)的同期销售价格、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监测的合理价格。截至目前,广东政府采购电子卖场集采馆已上架标准商品8万多款,商品全部实现了一网比价,而且所有上架商品均符合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要求,为预算单位高效、便捷采购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体验,有效保障了电子卖场的正常交易秩序。
23个直接订购防疫商品品目,全年成交数量约3000笔,成交订单金额近4000万元,为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广东电子卖场“三馆一超市”模式为政府采购落实政策功能,巩固乡村振兴、扶持中小企业、保护知识产权、支持节能环保等提供了新助力,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。以台式计算机为例,上架商品必须符合国家强制节能要求、预装正版软件、提供不低于原厂标准质保服务等,有效落实了政策功能和服务保障。电子卖场还开设了乡村振兴馆、警用装备馆等特色馆和行业馆,并进一步降低企业进驻门槛,拓宽企业参与渠道,各场馆商品数量及交易活跃度都稳步提升。乡村振兴馆还向非预算单位开放注册入口,扩大了政府采购对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的引领示范作用。